2025骁龙峰会·中国:AI加速计划落地,全球六大趋势映射中国机遇
序幕:40年与30年的交汇点
2025年9月24日,北京,初秋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典礼感。高通“2025骁龙峰会·中国”在北京古北水镇启幕,与此同时,太平洋彼岸的夏威夷主会场同步开场。对高通而言,这不仅是一场年度峰会,更是一次承前启后的节点:高通公司成立40周年,进入中国30周年。
40与30,不仅是数字的叠加,而是一种时间的对话。过去四十年,高通推动了从2G到5G的通信浪潮;过去三十年,中国成为高通最重要的市场和创新沃土。从功能机到智能机,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,中国市场既是高通的实验场,也是合作者。
然而,今年的峰会有一个更鲜明的关键词:AI。
全球视角:安蒙的“六大趋势”
展开剩余88%在夏威夷的主舞台上,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安蒙提出了关乎未来十年的六大趋势。他把演讲主题定为:“The Rise of the Ecosystem of You(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的兴起)”。
六大趋势的拆解
1、AI是新的UI ——用户体验从点击、触控过渡到自然语言、感知与推理,AI成为新的界面。
2、从智能手机到智能体 ——手表、耳机、眼镜不再是附庸,而是成为主动智能体,与人形成多维交互。
3、计算架构变革 ——芯片、操作系统与软件的三位一体式重构,将定义智能体时代的计算模式。
4、模型混合化 ——端侧AI与云端AI的协同,不是替代关系,而是优势互补的“混合模型架构”。
5、边缘数据增强 ——本地数据成为模型优化的核心,AI不再是静态的,而是不断在边缘学习和迭代。
6、未来感知网络 ——6G不只是通信升级,而是虚拟与现实的融合,让网络成为智能体之间的“感知系统”。
这六大趋势,不仅是全球性的技术脉络,也是对“人机关系”的重新定义。安蒙的潜台词是:AI不是孤立的算法,而是嵌入在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“新界面”。
中国峰会的亮点:AI加速计划
如果说夏威夷是战略宣言,那么北京则是实践落地。
在2025骁龙峰会·中国上,高通联合 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小米、荣耀、vivo、OPPO、中兴通讯、龙旗科技、华勤技术、立讯精密和面壁智能 等生态伙伴,宣布启动 “AI加速计划”。
这项计划的核心,是推动AI在三大层面落地:
智能手机:优化AI算力调度与模型运行效率,让端侧智能更普惠。
智能体AI体验:探索跨终端智能协同,比如手机与车机、耳机、可穿戴设备的无缝协作。
产业应用:联合伙伴探索AI在车载、物联网、机器人等领域的垂直场景。
高通公司COO兼CFO Akash Palkhiwala明确表示:“个人AI、物理AI、工业AI是三大方向,中国市场既是试验场,也是最大舞台。”
换句话说,AI加速计划不仅是技术联盟,更是产业落地的“国家实验”。
三十年合作:高通与中国的双重角色
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会上特别强调了“30年合作”的意义。他引用了一句对仗式的话:“高朋满座,通向未来。”
过去三十年,高通在中国扮演了两种角色:
技术赋能者:帮助中国手机厂商走向全球。例如,小米、OPPO、vivo、荣耀等,都因骁龙平台加持走出国门。
生态合作者:与中国运营商、科研机构、汽车企业合作,推动标准、产业链和应用场景的成熟。
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汽车。过去三年,超过210款中国汽车采用了骁龙数字底盘,覆盖了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等关键模块。对于中国新能源车企而言,高通不仅是供应商,更是系统解决方案的共同开发者。
在峰会的论坛环节,多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对AI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度解读。
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张亚勤指出,大模型推动互联网演进为“智能体网络”,这将带来算力、能效与协同的三重挑战。
高通全球AI研发负责人侯纪磊 与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 在“具身智能”对话中强调,机器人对芯片算力和功耗的需求,正迫使AI芯片进入“极限优化”时代。
理想汽车 代表则谈到,车企不只是硬件制造商,更是AI应用的“场景承载者”,而这需要芯片到软件的深度配合。
面壁智能与中科创达 代表指出,行业AI解决方案的落地,要求端云协同和模型定制化,而不是“一刀切”的大模型思维。
这些声音有一个共同点:AI的未来不是单点突破,而是跨界协同。
高通新时代的战略构想解读
一:中国市场的战略意义
在全球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,中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市场规模,更在于应用场景的丰富度。
智能手机:中国依旧是全球最大的出货市场,也是最早普及端侧AI功能的市场。
新能源汽车: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,车企对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需求,几乎是AI最具想象力的舞台。
物联网与机器人:从智慧城市到工业制造,中国的规模化应用能力,决定了AI的“场景深度”。
因此,“AI加速计划”的本质,是高通押注中国的未来。
二:端侧AI的竞争格局
安蒙提出“AI是新的UI”,本质上是一个“端侧AI优先”的战略。
这背后有几个产业逻辑:
隐私与安全 ——端侧AI可以避免大量数据上云,减少隐私风险;
实时性 ——车机、可穿戴设备需要低时延响应,云端AI无法完全满足;
成本与能效 ——端侧AI通过芯片优化,可以降低整体算力成本。
从竞争格局看,苹果、华为、高通都在强化端侧AI战略。中国厂商如果想在智能体时代获得优势,必须在端侧AI上形成差异化能力。
三:未来网络的想象力
安蒙的第六个趋势——“未来感知网络”,在中国有着特殊意义。
中国正主导6G的国际标准讨论,而6G与AI的融合,可能成为中国在通信与计算双领域“换道超车”的机会。
想象一个场景:在6G网络下,汽车、无人机、机器人和智能眼镜实时协作,边缘AI不断学习和反馈。这不再是单一终端的体验,而是群体智能的网络效应。
开放与共赢:下一个十年的关键词
最后,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更大的背景: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,让全球科技产业链面临新的挑战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高通不断强调 “开放合作”。这不是外交辞令,而是现实需求。AI生态如果不能跨界、跨国合作,将很难形成真正的规模效应。
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在于:它既是全球最大的应用场,也是最复杂的产业链生态。对高通而言,中国是合作的必然;对中国厂商而言,高通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伙伴。
结语:AI新时代的对话
2025骁龙峰会·中国的关键词是“加速”。AI不是停留在实验室的概念,而是在手机、汽车、机器人和城市中全面落地的现实。
40年创新、30年同行,高通与中国生态伙伴正站在AI与6G交汇的新起点。未来十年,不仅是技术的竞赛,更是生态的竞赛。而这场竞赛,最终将回到一个核心命题:如何让AI真正服务于人,成为“新的UI”,成为“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”。
发布于:广东省